-傅青.." />
交易不愁 赚钱无忧
扫描下载并安装
搜索记录
热门搜索
【天地网讯】
浅析中药材炒作市场产生的根源及后果
-傅青主-
伴随着中药材行情持续高位运行,国内中药材流通市场再次进入亢奋状态。而与此同时,对于参与市场运作的热钱和炒货者的质疑、指责也日渐增多,似乎本轮药材涨价全是炒作惹的货。近日,国内某大网站上一篇《万亿游资炒作西南大旱 辣椒恐破70元/公斤》的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该文中矛头直指游资炒作,认为这些资本往往采取信息流与资金流两大入口频繁炒作,最终实现对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完全掌控,并完全控制价格。
对于其它行业,笔者受专业所限无权作出评价。但对于中药材产业,笔者认为炒货因素只是对中药材价值周期性回归的一种过激性反应,是在中药材现代化流通体系缺失的前提下市场经济手段的体现。原因如下:
一、 旧有流通体系的打破为市场参与竞争创造了条件 计划经济时代的三级站中药材流通体系已经消失,取而代之是散布于全国的中药材市场。经过多次整顿,目前国内具备经营资质的专业药材市场还有17家,涉及到商户及经营企业数万家。而广布各大产区的药材经营者、企业更是达数十万之众。在打破计划垄断同时,这些经营商户也承接了原来国有药材公司的部分“蓄水池”甚至战略储备等功能。但做为市场经营个体,逐利必然是其第一选择。
二、 中药材生产手段的原始性为期货和囤货经营提供了可能 中药现代化之路走过几十年后,原药材生产仍未能摆脱分散、原始和靠天吃饭,产业基础薄弱,抗击风险能力极其有限;而中药材生产的地域性和周期性规律更直接导致了药材价格波动频繁。从改革开放和中药市场完全放开至今,国内中药材市场屡屡出现价格周期性的起伏。使产地、市场到需求终端都充分认识到中药材价格的预期理念。“逢低进仓逢高出”已成为行业经营的普遍手段。
三、 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的缺失必然造成竞争的无序 现有流通体系在保证了市场充分竞争同时,单纯用经济杠杆调控市场手段的散在、无组织性弊端也时时突现。特别是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化快速发展,需求终端与产地联系日益紧密,市场采用常规经营手段的盈利预期也越来越低、赚钱越来越难。在这种大背景下,“囤货”“炒作”似乎已成为来钱最快的手段之一。部分大企业或游资运作品种成功后巨大的获利更刺激了行业内外参与者的热情。反映在市场上,利好信息被不断放大、参与者不惜倾家荡产贷款举债囤货、游资也开始侵入原药材行业。其结果往往使真正的市场需求、供求矛盾被掩盖,部分无明显供需缺口的品种最终成为炒作的牺牲品。
四、 内外因素合力推动近阶段炒货市场不断升温 这个观点前期我们已经多次论述,外因包括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变化、行业政策推动消费持续增加、十年药市低谷的合理回归、疫情灾情突发刺激等等;内因则是中药材产业长期以来家种药材入不敷出、野生药材寅吃卯粮造成的价格水平整体低于其价值。故从2009年持续到目前的涨价潮绝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的合力。炒作只是客观情况反映出来的表象,甚至只能是助燃媒。
对于中药材行业来说,市场炒作后果同样应该用科学的态度进行评判。从正面作用看,一方面药市的预期性经营客观上可以一定程度促进产销平衡,例如商家烂市买进高位抛出,在平衡市场价格同时也可促进产区种植面积的调整;另一方面一个行业必须不断有资金流入才有发展前途;三是对野生药材来说,提升价格则有利于实现其资源价值以刺激野生变家种工程的落实;四是有效调节中药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格局,例如近三年国内中成药工业总产值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中药饮片消费量增长速度也接近40%,而近十年原药材价格指数算上本阶段上升期的上涨幅度平均下来还不足9.5%!但频繁的炒作的负面作用同样明显,一是容易造成价格大上大下,扰乱市场秩序;二是造成民众食用、饮片及保健用药消费增加;三是在成药价格限死的前提下,部分药材品种涨幅超过一定幅度后则可能造成整个中药产业链的断链,例如三七的涨价对下游成药企业所造成的成本压力;四是炒货过度后对参与者自身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所以,笔者认为炒货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市场经济特色产物,其中利弊关系对应存在。它的罪与罚在于没有合理、可持续的产业融资途径!在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未能完全建立之前,炒货市场必将持续存在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同时在没有新的流通模式替代之前,单纯采用否定和打压的态度非但于事无补甚至可能造成整体中药产业供应链的塌陷。例如桔梗现在交易价已超过55元/公斤了,主产区的药农有没有普遍恢复生产?红花超过120元/公斤了,新疆产区药农有没有积极扩大种植面积?没有!因为老百姓有更多的挣钱门路了,种药材费时费力种出来后销售市场、销售价格都无法得到合理保障,还不如种植有保护性收购的粮食或出门打工。那么通过打压价格让桔梗重回8元/公斤的低位、红花重回40元价位其结果会如何?只能是大家最后无药可用!
行业管理者和参与者在现阶段真正应该做的,短期内是疏导和引导,加强信息导航作用,合理调节产需平衡;长期则应尽快建立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加强产销联动,其中中药材期货市场的建立是引导资金合理进入的途径之一。
(本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资料链接:
《过度炒作中药材 受伤的总是资源》
(来源:新华社 作者:魏赟 )继3月22日推出三七供应短缺相关报道之后,由旱情诱发的药材价格暴涨现象再次进入记者视野—— 旱情还在蔓延。药材涨价的势头同样也在狂奔。
截至记者发稿的3月25日,云南文山产区三七(60头)价格已暴涨至530元,行情在短期内不会平静;受旱情及人气的推动,全国各药材市场云红花亦普遍涨至110~120元,有消息称安国、亳州等药材市场已经开始抢购,而新疆红花商家的惜售,更推动了行情的紧俏;同样疯涨的还有草果,一路飙升之后虽然迎来了一波短时盘整,价格小幅回落了3元左右,但后市依然有上升空间,甚至有人预测该品种今年有可能会超过其历史最高价位。
除了气候等客观因素,药材涨价神话延续的背后,资源与资金也正在角力。
行情推高背后 最牵动人心的药材是三七。大旱导致的三七断档,使得大批药企高管赴文山蹲点采购,这也使康美药业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康美曾耗资一亿元分批囤积大量三七,目前依然持货惜售。有消息称,康美囤积量达2000吨,这个数量在当下已经形成垄断,使之对价格拥有话语权。有业内人士分析后认为,粗略计算可知,康美在三七上的利润每公斤可达200元以上,最终可获利4亿元甚至更高。此外,康美与种植户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锁定了囤积之外的新货供应渠道,已经形成了对三七的长期性低成本的战略资源控制。 但康美方面表示,这仅是自用和进行药材贸易所需,不会高价抛售或囤货待涨以赚取利益。前述业内人士认为,康美不过是市场行为,本无可厚非,只是由于天灾的推动,康美搭上了“顺风车”,其对药材资源的战略眼光反而值得肯定。
“只是,大批药厂高管奔赴文山,说明康美的行为已经深度触及并影响到产业链和其他企业的利益。”另一位药材市场研究人士则如是认为。
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白云山和黄中药。3月20日,和黄中药与文山州砚山县人民政府草签了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白云山和黄计划从该县三七基地采购三七药材,初步匡算三年采购金额可达5亿元左右。这一企业行为,为炒热三七行情再添筹码。
实际上,三七并不是第一个坐上“直升飞机”的药材。去年11月份,金银花就搭上甲流行情身价暴涨,比去年初价格直翻近10倍。sars时期板蓝根亦遭遇火爆行情,这背后频频闪现游资的身影。
短期行为不利于产业
“这就是资源和资本的博弈。”中药材天地网资深评论员傅青主说。这种博弈是在“啃硬骨头”。但是,实力雄厚的资金往往能打败资源。 价格上涨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傅青主认为,药材是农民劳动力以及资源价值的体现,目前药材的种植收益低于打工经济和粮食作物,让价格回归价值是件好事。关键在于,价值不能只让产业链中某一环节所占有,必须合理分配到各个环节,并体现出对资源的保护与重视。 “只有大量资金进入药材行业,行业才能发展。白云山和黄与康美的行为,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对资源的重视,如果能配合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将对这个传统产业有一定提升作用。”
然而,当资金、资源两相博弈时,总有一方要受伤。 与大宗药材相比,一些产地局限、产量相对容易控制的品种更易成为控盘的品种。本报记者了解到,一些盘口小的品种只要几千万资金就能吃下相当比例的药材量,达到控盘目的。即便是有部分药材烂尾,炒家依然有丰厚利益,但资源浪费已不可避免。如果野生品种沦为炒作对象,资源损伤可能无法弥补,这正是最令业内忧虑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炒作心态和行为下,市场利好不断被放大,常常影响到对供求趋势的判断。一旦判断失误,沦为接力最后一棒的资金的风险此时将达到最高点。
傅青主同时认为,频繁的以炒作为目的的短期行为不利于行业的升级。中药材是产业的源头,良种选育、生产、加工是一整套体系,必须有整体战略。
行业发展需要资金,但这种短期行为却是资金对资源的伤害。一旦再有外资介入,甚至可能影响到国内资源的战略安全问题。
对策的多方探路
资金游戏围绕的依然是资源。资源的短缺已经使得药材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企业的正常生产也造成了影响。去年金银花借甲流行情价格一飞冲天的时候,曾有企业考虑限产应对。如今行情重现,多数企业只能小批量储存被动应对。
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大伟告诉本报记者,因为地处昆明,采购药材占据地利,同时,企业的采购部会定期进行价格行情分析预判,通过多渠道提前采购,存储量已经能满足企业一年的生产需求。
但也有企业人士表示,目前多数中药企业药材库存尚能应对现阶段生产,采购主要是为了未来1~2年的生产所需,更远的未来才是需要担心的。从目前部分药材的行情已经可以预见中成药生产将处于亏损状况,这对企业发展、人民群众用药都会造成硬伤。
发展药材gap种植基地或许是主动之策,但这也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据刘大伟介绍,剔除资金因素,gap基地的种植、田间管理、养护、农民种植指导、加工、仓储物流甚至品种种植技术等各个环节要运作起来也有不小的难度,并且gap种植的高成本也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尴尬的局面。
本报记者同时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从2003年11月施行gap认证以来,我国gap基地发展较快。然而,在目前微利的情况下,企业拿出资金建立自己的药源基地是非常困难的。目前,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基地有40多个,但只有少数基地给承建企业带来了效益,大部分因成本高、投入资金大、管理困难而难以维持,gap仅仅成为宣传企业品牌的手段。目前在近200种人工种植品种中,只有53个品种通过了gap认证,远不能满足需要。某中药企业曾在湛江建立广藿香生产基地,结果成本高达11.5元/公斤以上,远高于周边农户6元左右的供货价。
某企业高管向本报记者透露,该企业三年多以前通过对药材市场的深度分析就预测到药材价格将会走高,因此发起了期货交易,此次已经从中受益。
据元大金控首席医药分析师姜广策介绍,商品期货一般需要具备价格波动大、供需量大、易于分级和标准化、易于储存运输等条件,目前在药材市场上,丹参、生地、山药等常见大宗品种较适合于期货交易方式。“期货是一个价值发现工具,对市场有参考价值和指引作用。”姜广策说。
不过,对于盘口较小的品种,期货交易方式却是远水难解近渴。 “但目前期货交易市场并不成形”,上述企业人士说:“现阶段真没想到应对的好办法,很棘手。”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系列话题(六)| 如何分析2023年超常行情的“川麦冬?作为中药材天地网旗下优秀原创信息栏目《药财有道》,自开创至今已有两周年,累计发布上百篇优秀原创信息文章。为广大企业、流通端、种植加工....
系列话题(五)| 从西北品种谈2023年药市风云。作为中药材天地网旗下优秀原创信息栏目《药财有道》,自开创至今已有两周年,累计发布上百篇优秀原创信息文章。为广大企业、流通端、种植加工
系列话题(四)| 回首与展望充满变数的2023年中药材牛市。作为中药材天地网旗下优秀原创信息栏目《药财有道》,自开创至今已有两周年,累计发布上百篇优秀原创信息文章。为广大企业、流通端、种植加工
2023年12月15~17日,我在深圳参加了中医药生态大会暨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大会上有幸结识了湖南汉森制药董事长刘正清先生,他听说我会后要到云南昭通考察天麻产业........
系列话题(三)|如何看待近期药市大盘指数高位震荡及相关品种走势?作为中药材天地网旗下优秀原创信息栏目《药财有道》,自开创至今已有两周年,累计发布上百篇优秀原创信息文章。为广大企业、流通端、种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