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www.尊龙凯时888
《*辞典》
【名称】刘寄奴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liú jì nú 【别名】金寄奴(《日华子本草》),乌藤菜(《通志》),六月雪、九里光(《药材资料汇编》),白花尾、炭包包、千粒米、斑枣子、细白花草、九牛草(《湖南药物志》),苦连婆(《闽东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b]奇蒿[/b]的[b]全草[/b]。于8月开花时,连根拔起,晒干,除去根及泥土,打成捆。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茎有明显纵肋,被细毛。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短柄,边缘具锐尖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有蛛丝毛,中脉显着;上部叶小,披针形,长约1.5厘米;下部叶花后雕落。头状花序,钟状,长约3毫米,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总苞片4轮,淡黄色,无毛,覆瓦状排列;外层花雌性,管状,雌蕊1;中央花两性,管状,先端5裂,雄蕊5,聚药,花药先端有三角状附属物,基部有尾,雌蕊1,柱头2裂,呈画笔状。瘦果矩圆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树林下。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广西、广东等地。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带花全草,枝茎长60~90厘米,通常已弯折,直径2~4毫米,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常被白色毛茸,茎质坚而硬,折断面呈纤维状,黄白色,中央白色而疏松。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密被白毛,质脆易破碎或脱落,枝梢带花穗,枯黄色。气芳香,味淡。以叶绿、花穗黄而多、无霉斑及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0.025%,油显黄色。 【炮制】拣净杂质,去根,用水洗净,稍浸,切段,晒干。 《雷公炮炙论》:"(刘寄奴)采得后去茎叶,只用实。凡使,先以布拭上薄壳皮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出,暴干用之。" 【性味】苦,温。 ①《唐本草》:"味苦,温。" ②《日华子本草》:"无毒。" 【归经】入心、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心、脾、膀胱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效】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 ①《唐本草》:"主破血,下胀。"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 ③《开宝本草》:"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 ④《本草蒙筌》:"消焮肿痈毒,灭汤火热疼。" ⑤《纲目》:"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 ⑥《本草求原》:"治心气痛,疳疮出血。" (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注意】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 ①《卫生易简方》:"不可过多,令人吐利。" ②《本草经疏》:"病人气血虚,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附方】①治血气胀满:刘寄奴穗实为末。每服三钱,煎酒服。(《卫生易简方》) ②治产后恶露不尽,脐腹疞痛,壮热憎寒。咽干烦渴:刘寄奴、知母(焙)各一两,当归(切,焙)、鬼箭羽各二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一两半。上五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空心食前。(《圣济总录》刘寄奴汤) ③治产后百病血运:刘寄奴、甘草。上二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先以水二盏,入药煎至一盏,再入酒一盏,再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圣济总录》刘寄奴汤) ④治被打伤破,腹中有瘀血:刘寄奴、延胡索、骨碎补各一两。上三味细切,以水二升,煎取七合,复内酒及小便各一合,热温顿服。(《千金方》) ⑤敛金疮口,止疼痛:刘寄奴一味为末,掺金疮口,裹。(《本事方》刘寄奴散) ⑥治风入疮口肿痛:刘寄奴为末,掺之。(《圣惠方》) ⑦治汤火疮:刘寄奴为末,先以糯米浆,用鸡翎扫伤著处,后掺药末在上,并不痛,亦无痕。大凡伤著,急用盐末掺之,护肉不坏,然后药敷之。(《本事方》) ⑧治赤白下痢: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加梅,白加姜。(《如宜方》) ⑨治霍乱成痢:刘寄奴草煎汁饮。(《圣济总录》) ⑩治大小便血:刘寄奴为末,茶调,空心服二钱。(《濒湖集简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口服芦蒿(狭叶艾)煎剂,观察黄疸型及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25例,均获效果。其中近期治愈(主要症状消失,肝肿大恢复正常或无改变,肝功能检查正常)23例,明显好转(主要症状消失,肝肿大恢复正常或无改变,肝功能检查麝香草酚浊度试验进步,其它项目正常)2例。平均治愈时间20天。对症状及体征的疗效比较满意,尤以食欲恢复最为迅速而显着,平均治疗2天后食欲好转,9天后恢复正常。肝功能的恢复,以转氨酶下降较快,平均16.5天恢复正常;黄疸型病人(19例)血清胆红质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13.8天;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在异常的12例中有10例平均24.7天恢复正常。治愈病例在出院后3个月内有13例进行了肝功能复查,其中12例正常;1例在出院后1个月复查,谷丙转氨酶在119单位以上(可能与过早停药及立即进行强体力锻炼有关),再用芦蒿治疗后又恢复正常。制剂及用法:芦蒿全草(干品)洗净切碎,水煎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药液,浓缩至每500毫升药液含生药500克,加适量防腐剂。成人日服2次,每次50~100毫升,儿童酌减。同时辅以维生素b1、维生素c及酵母片口服;高热患者或少数初期不能进食者则给予适量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入1~3天。个别患者短期服用上述剂量的芦蒿煎剂后,肝功能恢复不快,经加倍服用后则很快恢复正常。因此认为,在治疗效果不显著时,成人剂量可加大到每日200克(生药),未发现不良反应。曾有1例患者日服煎剂250毫升,亦无副作用发生。 ②治疗烧伤 取刘寄奴(品种未详)全草40克,冰片1克,分别置灭菌孔钵中研细。混合后再加入干热灭菌处理过的香油适量(约60毫升),调成稀薄糊状外用。用时搅匀,如有块状凝结必须搅拌、磨细后再使用。治疗第ⅱ、ⅲ度烧伤24例,有的敷2~4次,经3~5天即愈,有的换药6~10次,历时2~3周始愈。对严重烧伤患者应注意全身合并症的处理,如输液、输血、输血浆,及抗菌素的应用等。 【备注】商品刘寄奴,各地所用品种很不一致。唯上述一种与《本草》所载近似,但仅在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使用,习称"南刘寄奴"。另一种"北刘寄奴",系玄参科植物阴行草的带果全草,主产河北、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等地。虽与《本草》所载者不同,但亦有较长的使用历史。参见"铃茵陈"条。 此外,四川所用的刘寄奴为菊科植物狭叶艾的全草,又名红陈艾、芦蒿。其特征:茎呈红紫色。叶通常3~4深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上部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直立,成穗状圆锥花丛;苞片略被白色细柔毛。 【摘录出处】《*辞典》 |
《中华本草》
【名称】刘寄奴 【出处】出自《唐本草》:刘寄奴,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细,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br]1.《蜀本草》:《图经》云,(刘寄奴)叶似菊,高四、五尺,花白实黄白、作穗,蒿之类也。今出越州,夏收苗,日干之。[br]2.《本草图经》:刘寄奴草,生江南,今河中府、孟州、汉中亦有之。春生苗,茎似艾蒿,上有四棱,高三、二尺己来,叶青似柳。四月开碎小黄白花,形如瓦松。七月结实似黍而细,一茎上 【拼音名】liú jì nú 【英文名】diverse wormwood herb 【别名】金寄奴、乌藤菜、六月雪、九里光、白花尾、炭包包、千粒米、斑枣子、细白花草、九牛草、苦连婆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带花全草。[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b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花开时采收,连根拔起,洗净,鲜用,或晒干,打成捆备用,防夜露雨淋变黑。 【原形态】奇蒿 多年生草,高80-150cm。茎直立,中部以上常分枝,上部有花序枝,被微柔毛。下部叶有花期时枯落;中部叶近革质,长圆状或卵状披针形,长7-11cm,宽3-4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短柄,不分裂,边缘有密锯齿,上面被微糙毛,下面色浅,被蛛丝状微毛或的无毛;有5-8对羽状脉。头状花序极多数,无梗,密集于花枝上,在茎端及上部叶腋组成长达25cm的复总状花序;总苞片钟状,无毛,长约3mm;总苞片3-4层,长圆形,边缘宽膜质,事白色;花筒状;外层雌性,内层两性;聚药雄蕊5;雌蕊1。瘦果微小,长圆形,无毛。 【生境分布】生于林缘、灌丛中、河岸旁。广布于我国中部至南部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60-90cm,茎圆柱形,直径2-4mm,通常弯折;表面棕黄色棕绿色,被白色毛茸,具细纵棱;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黄白色,中央具白色而疏松的髓。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展开后,完整叶片呈长卵圆形,长6-10cm,宽3-4cm,叶缘有锯齿,上面棕绿色,下面灰绿色,必被白毛;叶柄短。质脆易破碎或脱落。头状花序集成穗状圆锥花序,枯黄色。气芳香,味淡。[br]以叶绿,花穗多者为佳。[br]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绿色。气香。①t形毛众多,多碎断,柄易脱落。顶端细胞较平直或弯曲,长约至730μm,直径5-44μm,壁薄;柄2-7细胞,以2细胞为多见,有的皱缩。②腺毛较多,顶面观呈椭圆形或鞋底形,6或8细胞,多皱缩,两两相对排成3-4层,长径约72μm,短径约36μm,细胞含淡黄色分泌特。③叶片碎片,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弯曲,少数细胞淡黄色或玫瑰红色。栅栏细胞含细小簇晶,直径3-6μm。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稍拱起,类圆形或长圆形;有众多t形毛的柄部及遥毛。④花粉粒类球形,直径18-20μm,具3孔沟,表面有细小颗粒状雕纹。⑤茎部非腺毛,大多粗大,约至20余细胞,上部几个细胞短小,直径10-14μm,基部直径45-54μm。⑥茎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或类多角部。⑦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方晶。 【化学成分】含奇蒿黄酮(arteanoflavone),香豆精(couma-rin),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小麦黄素(tricin),脱肠草素(herniarin),东莨菪素(scopatil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三裂鼠尾草素(salvigenin),喘诺木烯内酯(reynosin),狭叶墨西哥蒿素(armexifolin),去氢母菊内酯酮(de-hydromatricarin),去乙酰基去氢母菊内酯酮(deacetyldehy-dromatricarin),断短舌匹菊内酯(secotanapartholide)a,长叶艾菊内酯异构体(tanaphillin isomet),刘寄奴内酯(artanomaloide),奇蒿内酯(arteanomalactone),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伞形香青酰胺(anabellamide),刘寄奴酰胺(anomalamide),棕榈酸(palmitic acid),反式-邻-羟基桂皮酸(trans-o-hydroxycinnamic acid),反式-邻-羟基对甲氧基桂皮酸(trans-o-hydroxy-p-methoxycinnamic acid)及环已六醇单甲醚(cyclohexanehexol monomethylether)[1-3,挥发油等[4]。 【作用】本品动物实验证明,能解除平滑肌痉挛、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凝血。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少量,用70%乙醇温浸,滤过。滤液浓缩,浓缩液用聚酰胺拦后装柱。先用水及乙酸乙酯分别洗脱杂质,然后再用乙醇洗脱并浓缩。取此液1ml,加盐酸4-5滴,加入少量镁粉,在沸水浴中加热3min,呈现红色。(检查黄酮甙)(2)苤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0g,加石没醚(沸程60-90℃)400ml回流提取。减速压回收石油醚,残渣用少量乙酸乙酯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以7-甲氧基香豆素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青岛)薄层板上,用已烷-乙酸乙酯-甲醇(4:1:0.5)展开,在紫外光灯(254-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荧光斑点。 【炮制】1.拣净杂质,去根,用水洗净,稍浸,切段,晒干。[br]2.《雷公炮炙论》:(刘寄奴)采得后去茎叶,只用实。凡使,先以布拭上薄壳皮令净,拌酒蒸,从已至申出,暴干用之。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效】破瘀通经;止血消肿;消食化积。主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症瘕;跌打损伤;金疮出血;风湿痹痛;便血;尿血;痈疮肿毒;烫伤;食积腹痛;泄泻痢疾 (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内他:煎汤,5-10 g;消食积单味可用至15-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或感想末掺。 【注意】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br]1.《卫生易简方》:不可过多,令人吐利。[br]2.《本草经疏》:病人气血虚,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附方】1.刘寄奴汤(《圣济总录》),活血通经,养阴清热,主治产后恶露不尽,脐腹xiu痛,状热憎寒,咽干烦渴。2.紫葳散(《沈氏尊生书》),行血通经,主治经水不来,发热腹胀。3.刘寄奴散(《本事方》),止血止痛,主治创伤出血疼痛。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破血,下胀。[br]2.《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br]3.《开宝本草》: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br]4.《本草蒙筌》:消焮肿痈毒,灭汤火热疼。[br]5.《纲目》: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br]6.《本草求原》:治心气痛,疳疮出血。[br]7.《本草经疏》:刘寄奴草,其味苦,其气温,揉之有香气,故应兼辛。苦能降下,辛温通行,血得热则行,故能主破血下胀。然善走之性,又在血分,故多服则令人痢矣。昔人谓为金疮要药,又治产后余疾、下血止痛者,正以其行血迅速故也。[br]8.《本草汇》:刘寄奴,入手少阴、足太阴经。通经佐破血之方,散郁辅辛香之剂。按刘寄奴破血之仙剂也,其性善走,专入血分,味苦归心,而温暖之性,又与脾部相宜,故两入。盖心主血,脾裹血,所以专疗血证也。[br]9.《本草新编》:刘寄奴,下气止心腹急痛,下血消肿,解痈毒,灭汤火热疮,并治金疮。《本草》诸书言其能解产后余疾,则误之甚者也。寄奴性善走,迅入膀胱,专能逐水,凡白浊之症,用数钱同车前、茯苓利水之药服之立时通决,是走而不守可知;产后气血大亏,即有瘀血,岂可用此迅逐之乎?10.《本草求真》:刘寄奴,味苦微温,多能破瘀通经,除症下胀,及止金疮血出,大小便血,汤火伤毒。缘血之在人身,本贵通活,滞而不行,则血益滞而不出,而症瘕胀满愈甚;行而不止,则血亦滞而不收,而使血出益甚,寄奴总为破血之品,故能便滞者破而即通,而通者破而即收也。 【摘录出处】《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