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里竟藏着防疫妙方-www.尊龙凯时888
又是一年端午佳节,从战国时起,北方民间就有农历五月为“恶月”、初五为“恶日”之说,认为“端午到,五毒醒”。为了避“五毒”,端午节这天人们插蒲艾、佩香囊、烧苍术、喝雄黄酒、沐兰汤,而艾草、苍术、雄黄等自古就是中医防疫的常用药,所以端午节又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日”。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由这些药物组成的防疫妙方吧!
01
佩香囊
功效:避邪驱瘟,预防传染病及五毒(蝎子、蜈蚣、蛇、壁虎和蟾蜍)。
处方:苍术、川芎、山柰、草果、白芷各30克,辛夷、薄荷各20克,细辛、艾叶各15克。
用法:上药切细,混匀,以每袋10~15克的量填入香囊中。香囊可挂在胸前随身携带,亦可放在枕边或悬于屋内。1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
专家箴言
香囊的处方很多,常用苍术、辛夷、细辛、薄荷、白芷、丁香、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苍耳子、紫苏、云香草等材料,多有祛风散寒、辛香开窍、化湿理气、芳香辟邪、驱虫防疫的作用。
香囊佩戴于胸前,药材的辛香走窜之气可直达鼻咽,由人体呼吸道吸入后,能刺激鼻、咽、肺的黏膜组织,增强黏膜抗体的产生,提高杀菌、抗病毒能力。香囊悬于室内或放在枕边,还能改善小环境的空气质量,从而起到防病效果,是简便易行的保健法。
02
辟邪丸
出处:(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功效:辟瘟疫,适用于瘟疫兼有湿瘀之毒者。
处方:雄黄、丹参、鬼箭羽、赤小豆各60克。
用法:以上药材共研细末,炼蜜为丸,丸重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专家箴言
原书按:“此丸之妙,不知创于何人,可称仙药,设逢灾疫之年,修合施舍,功德莫大焉。”“观辟邪丸组成,雄黄为君,辛温燥烈,解毒辟秽;鬼箭羽为臣,苦辛凉,凉血活血,解毒通络;佐以丹参凉血活血,安神消痈;赤小豆解毒排脓,通利小便,导邪热下行,为使。全方重在活血利湿解毒辟秽,故适用于瘟疫兼有湿瘀之毒者。”
雄黄也叫明雄黄、黄金石,为古代辟邪防瘟疫的常用药,可谓“以毒攻毒”。在疫毒传播过甚之时,或不得已要接触病人者,可用“辟瘟疫不相传染”的雄黄。如《验方新编》记载:“雄黄研细末,水调,多敷鼻孔中,与病人同床,亦不传染,神方也。”端午节民间常饮的雄黄酒,也有祛邪辟毒、预防瘟疫的作用。
但因雄黄含有砷、汞等有毒物质,很难在药店购买,自行服用也确有危险,故此方还是要以医生根据情况开具,药店专业制作为宜。
03
仙术汤
出处:(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效:“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去一切不正之气。常服延年,明目驻颜,轻身不老”。用于寒湿困脾,中焦虚寒,胃脘胀满、嘈杂、疼痛,不欲饮食,喜暖困倦,头身沉重。
处方:苍术、白面(炒)各500克,茴香(炒,为末)、甘草(炒,为末)各60克,干枣(焙干,为末)200克,盐(炒)120克。
用法:上药一同和匀,用磁器盛之待用。每次用开水冲服30克,每日早晚2次。
专家箴言
苍术燥湿除满,茴香散寒醒脾,甘草、大枣补益脾胃,白面温养中气。此汤温脾除湿,开胃进食,用于脾胃虚寒、痰湿不化、胸闷纳呆、脘腹冷痛、大便溏薄、脉濡、苔白腻者。
苍术是常用的防疫良药,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解郁辟秽,抵御风寒湿邪,常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风湿痹痛、风寒感冒等。《玉楸药解》说它“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本草正义》中说:“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阴霆之域,久旷之屋,宜焚此物而后居人,亦此意也。凡湿困脾阳,倦怠嗜卧,肢体酸软,胸膈满闷,甚至膜胀而舌浊厚腻者,非茅术(苍术)芳香猛烈,不能开泄。”
古人常用苍术烟熏进行消毒防疫。《本草纲目》记载:“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赤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诊,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验方新编》记载:“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时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目前证实此法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枯草及绿脓杆菌有显著的灭菌效果,与福尔马林相似,优于紫外线及乳酸消毒。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0185688,邮箱:。
相关资讯
- 中药趣闻录——龙眼
-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姓钱的员外,带领当地百姓修坝筑堤,种田养鱼,不出几年,原来的洪涝之地就变成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鱼米之乡。但钱官员结婚三年仍然膝下无子,常为此唏嘘不已。当地百姓深为钱员外...
- “火神派”用附子的4大秘诀
-
小编导读郑钦安推崇附子,认为“热不过附子”,为热药“立极”之品;祝味菊尊附子“为百药之长”,李可称“附子为药中第一大将”,卢崇汉视附子为“扶阳第一要药”。这些中医大家的话,都显示了对附子的推崇。...
- 中医发展史上的那些趣闻杂谈
-
中医发展史上有很多关于中药的趣闻杂谈,大部分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急销”、“本草”等。1、称“药锅”为“急销"的由来。在宋仁宗景祜年间,台湾和闽南一带流行瘟疫,当时有位名叫吴本的名...
- 【收藏】中草药命名趣闻
-
中药即中医药物的总称,它的产生源远流长,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收录药物名词(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就多达365种,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记载的药物达1892种。中药之名简...
- 中药趣闻:细辛
-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带根全草,性味辛,温。入肺、肾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用法用量:1~3g。散剂每次...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文字不能超过200字!